非遺品牌維權值得關注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2日 查看次數:1258
當前,文化發展適逢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非遺也似久旱逢甘霖,異軍突起。如江蘇泰州名產“黃橋燒餅”已成非遺文化品牌,山東濰坊也形成了“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等非遺文化品牌。然而,現實中個別地方尚存在著一種現象,即隨著“非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在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帶來了仿冒的困擾。2011年10月以來,年過八旬的“楊家埠年畫”傳承人楊洛書配合工商部門兩次現場打假,共查獲了多套假冒的“楊家埠年畫”。無獨有偶,江蘇泰州名產“黃橋燒餅”也有類似的經歷。 由此可見,對于國內非遺品牌的保護,任重而道遠。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人們對非遺品牌的重視,非遺品牌的維權也成為一個逐步引起重視的問題。不言而喻,對非遺文化品牌的挖掘和弘揚,不僅可以給傳承人及地方帶來巨大的利益,也能促進當地旅游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山東濰坊近年來對“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等非遺品牌的保護,帶動了傳統文化市場日益繁榮,形成了年畫一條街、風箏批發城等非遺文化市場。然而,在非遺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的同時,假冒仿制非遺品牌的問題也在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近一年多來,各地廣泛開展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并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在現實中,由于很多非遺傳承人文化程度不高,維權意識較弱,很少有傳承人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主動將自己的名字、字號、工藝品名稱等利用商標注冊等知識產權保護手段去依法保護自己的非遺品牌。因此,知識產權的普法宣傳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雖說非遺產品具有典型的文化屬性,但不能替代其知識產權屬性;對其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和保護,理應得到重視。因此,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深入調查,結合實際,探索和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非遺品牌保護工作機制。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強化輿論宣傳。運用各種媒體對非遺品牌保護工作進行大力宣傳,鼓勵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手段依法保護,倡導保護非遺的正確觀念,促進公眾對提高保護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強化政府保護與民間保護相結合,提倡社會參與,形成良好社會環境,共同推進非遺品牌的健康發展。 筆者認為,非遺品牌的保護和開發,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要各司其職,不能越俎代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徐乙藝教授對江蘇泰州在保護非遺品牌方面,地方政府退居幕后、將行業協會推到前臺的做法稱贊有加。當地政府在保護非遺品牌方面主要是做三件事:一是制定發展規劃;二是嚴格監管;三是營造環境,包括品牌宣傳、維權打假等。當地政府認為,在非遺品牌保護方面不能事無巨細,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善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制定標準、考核培訓、加強管理的功能,如此,才有利于提升全社會對非遺的關注,達到保護和傳承的目的。同時,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該意識到,不是所有的非遺品牌都能做成大產業,從實際出發,防止某些非遺品牌過度開發也是保護的一種方式。新聞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相關文章
|